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加拿大普惠公司是美国普惠的分公司,最早它是普惠设在加拿大的维修部,二战期间开始转型为发动机装配工厂。之后慢慢演变为以直升机为主的中小型发动机研发公司,中大型产品则仍由美国母公司负责。
说起加拿大普惠跟美国普惠,这两家公司就像恋人一样,几十年来不断的上演分分合合的戏码,这里面的要说的故事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加拿大普惠正式名称是canadianpratt&whitneyaircraftcompany。prattandwhittneycanada是它的简称,早先它是美国普惠设在加拿大的维修厂,但二战结束以后,加拿大普惠开始渐渐脱离它的母公司,到六十年代,加拿大普惠就已经完全独立了,跟美国普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二战说起,自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的经济全面转向了战时经济,国内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工厂都转变成了兵工厂,由于加拿大普惠不在美国境内是在加拿大,而加拿大又是英联邦国家,因此加拿大普惠就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为了打赢二战,除了保证基本民生的工厂外,美国百分之九十的工厂都成了兵工厂,这样就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美国民众的生产生活资料严重不足,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拿去打仗了。
美国政府担心民众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不满,就采取的两种措施,第一种措施有点类似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对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进行计划内管控,所有的东西都是按计划分配,除了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以外,所有的东西都要优先支援前线。
第二个措施,就是从邻居哪里调拨资源,已补充国内生产生活资料的不足,而加拿大做为美国的邻居,就成了美国政府首要拉弄的对象。
加拿大作为英联邦国家,每年有很大一批物资都是要送去英国的,但由于德国在大西洋上采取潜艇狼群战术,因此加拿大的物资根本无法按时的送到英国本土,每天码头上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在等着上船,第一批物资还没来得及上船运走,第二批、第三批又来了,码头越积越多。
东西运不走时间长了,就会慢慢腐烂,于是有人在想,既然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把这些物资运到英国去,何不找美国帮忙?因为美国的海军强大啊!
于是一场肉包子打狗的戏码开始了,这些物资绝大部分都流进了美国的口袋,只有极少数部分,被美国又以高价卖给了英国,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美国都不忘记坑自己的战友一把的典型。
英国和加拿大恨得是牙痒痒,但没有办法,他们必须依靠美国打赢这场战争,只好忍气吞声被美国宰。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让仅一座维修工厂的加拿大普惠公司,看到了赚钱机会。
于是在没有通知美国普惠的情况下,开始悄悄转型组装发动机,然后又卖到美国去,而且赚来的钱一分都没有上交,全被下面分了。
美国普惠一直被蒙在骨子里,一直到1948年,二战都已经结束三年了才发现。
这一下美国普惠可不干了,这不是背叛吗,要求加拿大普惠把所有的利润上交,否则美国普惠将关闭加拿大普惠,并把所有人都告上法庭。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所有人都不干了,后来连加拿大政府也站了出来,说:当年你黑了我多少东西,要算账,先把黑我的东西给吐出来先。
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当年的事美国的确就干得不地道,缺着理呢,现在又进入了冷战,正是需要加拿大的时候,哪里肯为普惠公司说话,于是在美国政府的周旋下,这件事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也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美国普惠和加拿大普惠就开始了分道扬镳,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得阳关道,双方是谁都不理谁。
虽然大家都各走各的道,但有个问题在那啊,美国普惠是加拿大普惠的母公司,它手里握着加拿大普惠的股份,不把这个割开,加拿大普惠是无法独立出去的。
于是在加拿大政府的支持下,加拿大普惠开始从美国普惠手里赎买股票,到1960年随着最后一笔股票交割完毕,两家公司就再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
但是加拿大是高兴了,但是美国普惠又不干了,既然都分家了,你居然还打着普惠的牌子,我是普惠,你也是普惠,要知道这个牌子是我的啊,你,加拿大不准使用普惠这个名字,我要收回。
于是在1962年,加拿大普惠更名被更名为unitedaircraftofcanada公司。
可是改了名字后发现,unitedaircraftofcanada这个名字没有prattandwhittneycanada(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