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两天之后,主仆四人坐着马车,一路游山玩水,慢悠悠朝安康方向行进。
过襄阳之后,就进入了神农架的原始森林覆盖范围。对于这处到处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萧逸然也是充满了好奇。不论是读大学那一世,还是北宋年间,以及如今的大明朝,史书中都有关于当地人发现野人的记录。直到科学发达如读大学那一世的时代,仍然没有解开这个谜,到底神农架的原始森林中有没有野人?
因一行人心中并没有急事,所以便在襄阳多住了几天。襄阳城西约二十里处,便是著名的古隆中,也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之地。三顾茅庐的典故,便是发生在这里。萧逸然带着晴雯三人坐着马车,专门到隆中游玩了一日。
看着眼前的情景,记起《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隆中景色的描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鹤相亲,松篁交翠。好像,罗贯中就是元末明初时人,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人,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听说有《三国演义》这本书呢?
“小姐,我在相府时,曾听人说起过有个叫罗,罗什么的人,写过一本很好看的书,好像就是写的诸葛亮的故事。”
“是不是叫罗贯中,书名是《三国演义》?”
小梅虽然不认字,听晴雯麝月和小姐的对话,听出说的是诸葛亮的故事,便插口说了一句。
“小姐,好像就是这个名字。小姐也看过那本书吗?”
萧逸然点点头,晴雯和麝月见了急忙问道:
“小姐,书里都写的什么?”
“就是写三国时的故事,三顾茅庐啊,赤壁之战啊,三气周瑜啊,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等等。”
萧逸然这一番解释《三国演义》的情节,倒是勾起了晴雯三个听故事的欲望,从襄阳到安康这一路上,只要看到萧逸然情绪好,便缠着她讲《三国演义》。萧逸然讲的《三国演义》可不是看的这个时代的,而是读大学那一世留下的记忆。
虽然从小梅的话中知道,罗贯中的书应该写完了,只是仅在少数人手中流传,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来。萧逸然是真想找一本这个时代的《三国演义》看看,和六七百年之后流传的版本是不是一样。
自从离开太仓县城,时隔十八天,主仆四人才来到安康府。进城后,自然是先找客栈,安顿好后,又休息一晚,萧逸然还是没打算马上动身前往女娲庙。先是向路人打听了一下女娲庙的准确位置,又购买了不少贡品,到了夜间好好沐浴一番,隔天早晨才起了个大早,朝安康府东南方向的女娲山乡而去。
女娲庙就在平利县的女娲山上。因离安康城有三十多里路,等萧逸然一行来到时,早已是巳时末,快到午时初了。来到庙门前,萧逸然仔细端详了一下。只见女娲庙占地并不十分广大,有四重正殿,百十余间房屋。庙前有一块石碑,从碑文中,萧逸然了解到,此处的女娲庙,始建于夏代,重修了唐宋。一直以来,香火鼎盛。只是,今天的萧逸然却没有看到络绎不绝的香客,相反,整个女娲庙显得冷冷清清。
让晴雯和麝月守在庙外,萧逸然只带着小梅抬着贡品来到正殿之中。摆放好祭品,焚香致礼,最后跪坐在女娲娘娘神像前的蒲团上。第一次抬起头,认真打量了一眼女娲娘娘的神像。
尽管是第一次见到女娲娘娘的神像,可是萧逸然却感觉,非常的熟悉,似乎早已认识多年,尤其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让萧逸然感觉似乎回到了久违的亲人身边一样。
至此,萧逸然才彻底相信了玄女娘娘的话,自己真的来自女娲娘娘身边。
“娘娘,弟子萧逸然来拜望娘娘了。”
萧逸然嘴中的话音刚落,突然一阵清风在殿内吹起,把女娲娘娘神像前的帐幔,以及身上的裙衫都吹拂了起来。没来由,这一阵清风带给萧逸然的完全是一声轻笑的感觉。
“娘娘?”
这种感觉,让萧逸然心中彻底放松下来,不由自主站了起来,仰脸看着女娲娘娘的神像,嘴角自然而然流露出一丝微笑。
“娘娘,弟子真的来自娘娘身边吗?弟子感觉娘娘好亲切,好熟悉啊?”
“痴儿,难道五台山塔林中的一番话,还没有悟透吗?”
一个和在五台山听到的,完全相同的声音在萧逸然脑海中突兀的响起。萧逸然下意识扭头看了看庙门口的小梅,见对方两眼看着别处,根本就什么都没有发现。
“留下肉身回去吧,分身跟我来。”
脑子里的声音再次响起,萧逸然顿时遁出分身,留在庙中,肉身转身出去,带着小梅来到庙外,踏上马车原路返回安康府城。
分身出来之后,马上看到大殿后墙出有一道弓形的小门,一个年轻貌美,又不失庄严的女子正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