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也就是在这一晚,唐家后院有信鸽在暗夜之中悄然飞出,没入了京城静寂的黑暗里。
***
在唐大帅他们眼里佐证了不孝二字的事实,落在其他的读者眼里,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没错,知音的那些事实,看似都是在说不孝这两个字,但若是细细品味一番,却更说明了一件事:唐少帅对他的母亲,是极其孝顺的。
他当初出国,“违逆”的是父亲的意思,也是他的母亲曾经一力支持,甚至拿了自己的嫁妆钱出来支持儿子,给他做了最初的学费和生活费。
知音上头那一张唐少帅风尘仆仆归来的照片,在一些人眼里固然是说明了他远渡重洋只为追求自己的目标有多不孝,但落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又何尝看不见他脸上的疲倦,痛苦,悔恨和担忧?
很多人都在说,不知道知音是如何得到这样的一张旧照的---那个时代可没有ps这回事情,彼时还年轻的唐少帅刚从越洋舰船上下来的样子,也是做不得假的。他微微垂着眼眸,像是未必在意或者未必注意到了镜头的存在,想必脸上的每一个神情,都是出自于真实的情感,而不只是一场作秀。
知音倒是在底下边角十分不显眼的角落说了这张照片的来源:当时码头上有个英吉利女人要拍刚从船上下来的她的丈夫,但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拍到了当时她觉得十分英俊让她忍不住想要摄入镜头的这个少年,而这张照片,是那位夫人压箱底的存照,是她们编辑求了好多次最后才求来的。
有仔细的人看到这里还能会心一笑,但真正明白的人,却又吃惊于知音对于这些细节的用心,大约也就是因为所有的这些细节的堆砌,所以知音现在才能够火到这样一个程度吧?
光光这么一张绝无作假的照片,在旁人眼里的解读却是截然不同了:渐渐的,私下有了这样微弱的声音,他肯因为自己的丧母而中断学业回国,看照片上的面相,这人还根本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那到底是什么,把这么一个曾经也有几分少年俊秀的孩子给逼成了现在从来不笑,不苟言谈,冷漠对人的少帅呢?
知音接下去的几刊,一步一步的在揭开唐氏内部的真正面目。
第二期,知音是在控诉唐少帅草菅人命。
其内写的是他归国之后,唐家内院出现了何等凶残的血案,他的那些庶母们,又是如何纷纷莫名死亡,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种种“巧合”的死,分明就是欲盖弥彰,就差写“唐少帅该为所有这些死亡负责”这一句话啦!
有人拍桌骂他不孝,却也有人暗中嘀咕:唐少帅以前都能和这些女人相安无事,为什么偏偏这次一回国,却要大动干戈?是不是暗中发生了什么事?
随着知音的副刊一期一期伺有理有据的“控诉”,暗中责骂唐少帅的人却是越来越少,沉默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瞿凝暗中注意着舆论的导向,终于在引发了大片的沉默之后,便打电话去了上京给了金允珠:“到此为止吧。”
金允珠不解道:“可还有深挖的余地啊!”
事情到了这一步,大众的疑惑刚刚才被推到最高点,就此戛然而止,难道不觉得可惜?
如果能揭露出哪怕只是一部分的真相,到时候觉得自己被愚弄了的大众一定会对唐大帅口诛笔伐,他们能打上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可为什么上头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叫停?
尽管心里不太理解,可是金允珠只一问就立刻反应了过来,答应:“您放心,您既然吩咐了,我们自然到此为止。”
听了她的答复,瞿凝觉得自己的心一瞬间就暖了起来---有这样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下属,那她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
其实在这一整串的事件里,最危险的就是他们这批在中间执笔,人还在上京却要和最高统治者作对的人,她自己不过是简单几句话罢了,连手也没沾。
瞿凝顿了一顿这才说道:“允珠,我是担心你们的安全。这一期的发行完了之后,你们就做一做准备,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举家迁来东北的吧,如今东北建设也开始了,虽然初期一切肉不如上京,可是一般的生活还是能够保障的,你们来……别的不好说,新闻自由四个字,我是能许给你们的。”
‘新闻自由’……
这一点,对金允珠来说已经是不敢置信的好消息了。
尽管知音背后的老板是瞿凝,可是这一步步走过来,瞿凝很少去‘要求’他们必须要报道什么,甚至于更多的时候,就像是这一次一样,为了他们的未来,她还不顾自己的利益中断了某一些报道。
金允珠当下捏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重重开口:“好!您放心,我这就去问问她们,她们肯定也会跟我一样乐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