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的,他可不会傻到停下来慢慢和朱由检谈。
吴三桂也没真指望能收编御营,这圣旨能收编御营是最好,收不了,那便把御营全部吃掉,这样一来,京师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到时候再和崇祯重新谈判也不迟。
而朱由检则紧急发布了新的临时任务:
各位玩家,吴三桂趁京师空虚,发动了对京城的突袭。崇祯帝为了拖延时间,假意将御营的指挥权交予了吴三桂。如今,吴三桂正携带圣旨赶来企图收编御营。
御营劳师远征,又兵少将寡,恐怕不是吴三桂的对手。所以诸位玩家们最好先假意投降吴三桂,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反杀。
玩家们看到这个任务后,立即开始了讨论。
“玛戈壁,我们在前线杀鞑子,吴三桂不趁机进剿盛京就算了,居然还来偷家。”
“我记得好像听说过,吴三桂手下有四五万关宁铁骑,咱们可能打不过......还是先按照任务要求认怂吧。”
“八旗都被我们干趴下了,有啥打不过的!”
玩家们分成了两派,有的觉得能打,有的觉得不能打,双方一时间争执不下。
“就听任务的,暂时向吴三桂服个软吧。”原味馒头说道。
此时我真不是土豪也已经回到了游戏中,他对原味馒头讥讽道:“还以为你会很强硬呢,没想到也是个怂货。”
原味馒头并没有反驳,反而目光深邃地望向了远方的山谷。“当年在磨盘山,我大明伏兵四起,却依然只是和他拼了个两败俱伤,此人的实力不可小觑。”
“你说啥?”我真不是土豪问。
“没什么,我说吴三桂的实力非常强劲,切不可轻敌。”
有了原味馒头最终拍板,玩家们便不再有异议,他们各自去向自己的部下传达准备向吴三桂投降的命令。
而另一边,朝堂之上。
今天的早朝极为热闹,因为朱由检一上来就向群臣说出了打算封吴三桂为辽王,世镇辽东的打算。一时间,朝野上下是震动不已,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此时和菜市场买菜的升斗小民也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我朝可从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陛下不可忘记汉初诸侯造反的先例啊!”陈演在大殿之上声泪俱下地奏道。
他的演技几乎以假乱真,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真是忧国忧民,担心大明江山有板荡之险,因而才忍不住落泪。群臣中有些尚且血气方刚的小年轻竟为之侧目,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至于他平时的党羽如魏藻德之流,自然更加是十分卖力地表演,坚决反对朱由检的这一提议。
实际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如此反对。
原本是他们联合吴三桂想要来个清君侧,消灭御营从此大权在握。现在反倒成了崇祯和吴三桂联手,这样一来,御营如果照旧返回京师。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不是死翘翘?
而且,以崇祯的脾气,能够答应如此苛刻的条件,鬼知道他和吴三桂私下做了什么交易,说不定吴三桂已经把他们全都给卖了也不一定。
所以,为了他们的小命和头上的乌纱帽,他们坚决不会允许这次和议达成。
对于群臣的反应,朱由检早已料到。他虽然不知道吴三桂在朝中的党羽究竟是谁,但无论是忠是奸,都绝不会同意这个提议。
奸的是担心吴三桂不来京城了,自己捞不到好处。忠的,是为了维护所谓的祖宗之法。总之朝中尽是些非蠢即坏或者又蠢又坏之人。
为此,朱由检也早有了对策。他才不会用什么廷杖来成就这群大臣的千古美名呢。他想到了一个对付群臣的绝好招数。
那就是骗。
退朝之后,他将几个内阁阁臣以及六部尚书叫去了文渊阁继续开会。名义上是讨论如何应对吴三桂之事,实际上嘛,则是搞了个宴会,从民间弄了许多名妓来陪酒。
几个老头子本来还在帝王面前比较规矩,但在朱由检的极力劝酒下,几杯下了点儿“料”的酒下肚后,这些老头子只感觉浑身燥热,看着怀中的美人心里是说不出的喜欢,一股莫名的邪火陆陆续续在几人的胸中迸发出来。
崇祯不失时机地带着太监宫女们悄悄地离开,让已经陷入迷醉状态的大臣们失去了最后的一丝理智。
之后,便是一场香艳的宫廷纵乐图呈现在庄严肃穆的文渊阁大殿之上。
而早已在旁等候多时的画师们则立即开始了提笔作画,很快,一幅幅别开生面、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看完后让人血脉偾张的春宫图便新鲜出炉了。
做完这一切后,朱由检让王承恩拿出已经写好的票拟,用睡死过去的阁臣们的手指一一画押,然后贴在奏折上,这就算几人已经“同意”了。
接着,朱由检立即下令将封吴三桂为辽王,世镇辽东,赐犒军费一百万两白银,并且以后每年赏赐一百万两白银的诏书抄送了六部且下令昭告天下。
做完这一切,朱由检让李若琏去通知了吴三桂,并且表示等吴三桂退出山海关,他的家眷立即便会送到。
至于那白花花的二百万两银子,朱由检承诺,会和吴家家眷一起送到。
整件事情,除了用卑鄙无耻来形容朱由检,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词语了。虽然崇祯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但好歹也是宗室出身,从小一直在接受正统的儒家思想熏陶。
就算说出去也打死都不会有人相信,一直以脸皮薄而著称的当今陛下能干出如此龌龊的勾当。
所以,当群臣得知,内阁和六部尚书全都同意了封吴三桂为辽王后,只当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崇祯妥协了,于是立即群情激愤地包围了他们的府邸,猛烈的口诛笔伐全都涌向了这些背锅侠。反倒是紫禁城里的朱由检耳根子十分清净。
而醒过来以后的阁臣尚书们,自知干出了极为荒唐之事,也不敢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因为倘若让人知道了他们在文渊阁这样庄严的地方干出了那等事情,那不仅是这张老脸没地方搁了,他们的后辈也要背上数百年都无法洗刷的耻辱。
相比这个,被人认为是同意了封吴三桂为辽王,也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