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回头我找村长打听打听,附近有没有熟识的手艺人?等咱家房子建好了,就送永清过去。勇清现在9岁了,正是学手艺的好年纪。”
刘大成也非常赞同赵氏的想法。寻思着这几日先找村长打听一下情况,最好是那种品德好的师傅。这样,自己儿子过去学手艺,也不会苛责的太厉害。
小桃花听到爹娘的话,又看了一眼大哥。见大哥对父母安排学手艺的事情面上没有太大反应。又想到以前在刘家,看到过大哥带着三弟,偷摸的躲在刘大河窗前下听刘大河背书时的场景。
心思转了一圈,尝试着像刘大成和赵氏说道:爹、娘。我听过有句话叫做‘士农工商’,这‘士’是啥意思啊?”
刘大成和赵氏都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对于这些文人用词,当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刘大成被闺女问住了,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憨笑着。自家三弟是个读书人,可是看不起自己这个做泥腿子的二哥,在老刘家时,也很少和自己说话。
“二妹,这‘士’指的是读书人;‘农’指的是像咱爹这样的庄稼人;‘工’指的是手艺人或者做工的人;而‘商’则是指商人。”刘勇清在旁边给家里人解释了‘士农工商’的含义。
“哦,原来如此啊。”小桃花笑嘻嘻的看着自己大哥,还跟着点头回应着。
“那为啥‘士’排在前面?”小桃花接着询问道。
刘勇清一脸羡慕的接着说:“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最让人崇拜和向往的。”
听到这里,小桃花肯定了心里的猜想。转过头看向爹娘,意味深长的说:“爹、娘,现在知道大哥想要什么了吧?学手艺啥的还是算了。我看,送大哥去学堂是个正经事儿。”
小桃花不管家里人怎么想,转而又问刘勇清:“大哥,你就说你想不想去学堂念书吧?”
刘勇清潜意识的直接回答:“想。”
听到桃花要刘勇清去学堂,连在旁边吃着点心的刘勇明停住了,大家齐刷刷的看了看桃花,又看向刘勇清。
刘勇清被家里人一起围观,有些不好意思的底下了头。
二妹的提议,自己当然是欢喜的。可是上学堂,可不是几个铜板的事情。先不说一年几两银子的束修,就是使用的笔墨纸砚,一年的花费都不少。
家里现在日子刚刚好过一点,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再拖累家里人了。
“桃花,你想送勇清去学堂,是好事儿,可是家里怕是负担不起啊。”刘大成可是知道,三弟刘大河一年束修就5两银子,还不算平时的花用。
老刘家在村里也算家境殷实,十几亩的良田,大哥又在镇子上做掌柜。可即便是这样,供刘大河读书,一家子还需要缩紧吃穿用度。何况自家呢?
现在家里有点银钱,可是上学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己现在还没有赚钱的营生,不能总拖累闺女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