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他跟着李青山李明山兄弟,想要去他们家乡看看。这一路行来不兴师动众,为的是能看到一点自己治下农村里最真实的情形。李家兄弟自从崇祯九年追随他以来,到现在崇祯二十四年,已经是整整十五年未曾回过家,结果随意点着的一个拉大车的老汉,竟然就是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老父。
更可笑的是,父亲最初未能认出儿子,儿子也不曾认出父亲!
于是现在的情形就变了,俞国振与李老倌两人坐在车上,车上的一些行李由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马驮着,而李青山与李明山则乖乖地一左一右为他们驾车。
“我说你们这俩龟儿子,这些年没有少给主上惹事生非吧,长上,这两龟儿子就得打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您老人家多担待……”
李老倌儿从来就不是会说话的人,便是想要和俞国振说两句话儿表示自己的敬意,也绕不开对自家两个儿子喊打喊骂。俞国振身边的几个卫兵都是憋着笑,就是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勤务兵,也强忍着才没笑出来。
从性格上说,李青山更象李老倌儿。
“您生了两个了不起的儿子,开封和洛阳,可就是他们打下来的!”俞国振笑着道:“这些年他们不在身边,您可是辛苦了!”
“长上说的,这十来年……还好。还好。”
李老倌儿原本是一肚子辛酸要吐的,但看到两个儿子的背影,还有他们肩膀上的肩章,到嘴的抱怨便被咽了回去。
那些过去的辛苦还有什么提的,只要儿子们有出息,一切都是值得的,如今再说起来,没来由让他们也担心愤怒。
“这位长上。俺家这俩龟儿子,真的在华夏军中立了大功?”
“那是自然,你瞧他们的这身衣裳,看他们肩上的肩花,这可是少将——你知道华夏军的军衔分阶么?”
李老倌摇了摇头,俞国振笑了起来,乡间老人。原本就不可能会注意到华夏军军衔分阶这种细节啊。
华夏军如今已经完全正规化,军衔制度也已经确定了。最高级的是大元帅。大元帅之下则是元帅、上将、中将、少将。然后是校、尉、士官长,其中中将、少将都有星阶。
“李青山如今是一星少将,弟弟比哥哥有出息,已经是二星少将了,这么说吧,任谁见了他们二位,可都敬称一声将军。”
听得俞国振这样解释。李老倌约莫有些明白了,总之自己这两个儿子都在华夏军中当了了不得的大官。
两儿子当了大官。回来看他还买了许许多多的礼物,还带了一个更大的大官回来——这让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李老倌心里美滋滋的。坐在马车上左顾右盼,自觉也有些象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了。
不过旋即他又担心起来:这将军可是天上武曲星下凡,自己让他们替自己赶着车儿……老天会不会看不过眼儿给他来一下雷啊?
悄悄向天空中望了一下,虽是数九寒天,却是一个漂亮至极的晴日,完全没有要打雷的迹象,这让李老倌又得意起来:“他们便是武曲下凡,终归也只是老子的儿子!”
“不过这位年轻的长上倒看上去年轻……相来官更大,得好生侍候着,莫让他恼了坏了俩儿子前程。这俩龟儿子如今这点身份来之不易,可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李老倌儿心中打着自己的主意,与俞国振谈话时更为谦恭,俞国振也早不是当初被人仰视时的不安了,这么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于被人仰视了。最初的不适,到现在的坦然,他也不知道是自己进步了,还是自己已经堕落了。
“要警惕。”他提醒自己。
花了四个小时,大车总算到了耿楼村,路上还享用了一顿主要由行军罐头组成的丰盛午餐。俞国振问了李老倌儿不少事情,比如说田里的收成,比如说村署是否廉洁,再就是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俞国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让他的手下非常吃惊。桥、路、河道,学堂、医院、市场,这些看上去原不该由他亲自过问的东西,却被俞国振紧紧盯着。每年华夏军略委员会的收入,大半都用于此。
“李老倌儿,今日奇了,你不拉客,却让客拉你,这是为何啊?”
才一进耿楼村,便有人向李老倌招呼,他们盯着赶车的李青山、李明山兄弟,露出惊讶的神情。别人不说话,在村头值勤的学堂学生廖小伢儿与他熟惯,先开口问了。
“哪有什么客,不过是老汉我的两个儿子,你这小子,当初是老汉我用菜兜活命过来的,见了他们也不叫叔?”
“叔,二位大叔,还有这位小叔,几位小小叔!”
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